宝宝脾胃越喂越虚弱, 这是踩了喂养误区, 宝妈可要尽快自查自纠
宝宝食欲不好,便便不顺畅,晚上醒得频繁,脾气也变得暴躁,真是让人担心!如果你家宝宝也出现以上这种情况,我们就可以考虑宝宝的脾胃可能已经开始虚弱!
很多妈妈可能不理解,自己也很上心喂养宝宝,可宝宝为什么会脾胃虚弱?其实日常生活中,我们做了很多看似正常实则伤害宝宝脾胃的事情,尤其是以下6个喂养误区,很多妈妈早就踩入了!
伤害宝宝脾胃的6个喂养误区
误区1:辅食添加得太早,脾胃负担加重
很多妈妈觉得宝宝4个月就可以开始吃辅食,甚至提前给他们吃果泥、小零食,认为这样更健康,长得更快。
结果可能是肠胃负担加重,消化不好,甚至拉便便不顺畅。时间久了,宝宝的脾胃功能可能受损,影响营养吸收,风险也随之增加。
世界卫生组织(WHO)建议:最好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,再逐步添加辅食。妈妈要注意观察宝宝的“辅食信号”,比如能坐稳、对食物感兴趣、舌头不再伸出来后再开始添加哦。
误区2:辅食太过精细,影响咀嚼和消化能力
如果长时间给宝宝吃糊状食物(米糊、菜泥),即便宝宝已经长牙,甚至到了一岁还不改变食物的形状。
这样可能导致宝宝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锻炼,影响口腔肌肉发育,甚至可能导致语言发育迟缓。而且肠胃总是依赖软烂的食物,消化功能也得不到锻炼,久而久之脾胃就会虚弱,容易积食。
误区3:频繁喂食,导致脾虚积食
有些妈妈总是担心宝宝饿,频繁给他们喂食,比如刚吃完早餐不到一个小时就开始加餐零食或酸奶,甚至晚上还加餐。
宝宝的胃容量小,消化能力有限,吃得太频繁会让脾胃得不到休息,长期超负荷工作,形成“积食”。一旦宝宝积食,就可能出现口气较大、便便不顺畅、睡觉不安稳,甚至反复生病等问题。
误区4:盲目追求“高营养”,乱吃蛋白质和补剂
有些妈妈总想着让宝宝“早早长大”,于是过早地让孩子吃鸡蛋清、海鲜、燕窝这些“高蛋白”的食物,甚至还会给宝宝喂补品、补剂。
然而过量或不适合的补品不仅加重宝宝的消化负担,还有些产品可能含有激素,干扰宝宝的正常发育。
一般建议六个月后,可以先给宝宝添加高铁米粉和红肉泥。八个月后,逐步尝试蛋黄(从1/4开始)和鱼类。一岁之后,再尝试蛋白和少量海鲜,但一定要关注宝宝是否有异样、是否过敏。
误区5:辅食调味过重,给肾脏增加负担
有些妈妈担心辅食“没味道”,所以会过早地给宝宝加一些“宝宝盐”、“宝宝酱油”等调味品。
这样可能会影响宝宝肾脏的正常发育,而且一些调味品还可能导致龋齿、肥胖,让宝宝养成重口味的习惯。
在宝宝一岁之前,尽量不要加盐、糖、蜂蜜等调味品。我们可以利用食物的天然味道,比如南瓜和红薯的甜味。等宝宝1岁以后,可以少量加盐,但每天不要超过1克。
温馨提示:
很多妈妈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,常常参考老一辈的经验或网上的建议,却忽视了科学喂养的重要性。为了宝宝的脾胃健康,妈妈们一定要重视哦。
关注小豆芽,让育儿变得更轻松!
(图片源于网络,侵权删)
上一篇:惠英红:3岁乞讨,13岁作舞女,一生未婚,65岁获封华表奖影后,她的人生比你想象中更传奇
下一篇:没有了